埃博拉病毒概述

埃博拉病毒的结构

  • 它属于丝状病毒科。
  • 病毒粒子呈丝状,被包膜,长度为800 nm,直径为80 nm。
  • 它由负意义的单链RNA基因组组成。
  • 与核衣壳相关的结构蛋白有核蛋白(NP)、VP30、VP35和聚合酶(L)蛋白。
埃博拉病毒的结构
来源:病毒区,2014年
  • 膜相关蛋白包括基质蛋白(VP40)、VP24和GP (peplomer糖蛋白)。
  • 核衣壳被来自宿主细胞膜的外病毒包膜包裹,其特征是10纳米长的病毒糖蛋白(GP)尖刺,可启动附着。

埃博拉病毒基因组

  • 它由线性的负链RNA基因组组成,大约18-19 kb大小。
埃博拉病毒基因组
来源:病毒区,2017年
  • 基因组编码了七种蛋白质,包括
    • GP:帮助附着的跨膜糖蛋白
    • 衣壳组装和包装所必需的NP-核蛋白
    • VP24是一种抗病毒抑制剂,可抑制宿主细胞内干扰素的产生
    • VP35-抑制干扰素的产生或对ds RNA的抗病毒反应。
    • VP30——转录anti-terminator
    • VP40-维持病毒粒子的结构完整,这是衣壳组装和出芽所必需的
    • L蛋白病毒聚合酶

埃博拉病毒的流行病学

埃博拉病毒的流行病学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2014年
  • 果蝠狐蝠科,包括物种Hypsignathus monstrosusEpomops franquetiMyonycteris torquata,被认为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是偶然宿主。
  •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在苏丹和扎伊尔发生两次严重的出血热流行时被发现。
  • 此次爆发涉及500多例病例,至少400人死于临床出血热。
  • 随后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和科特迪瓦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 埃博拉病毒主要在非洲的灵长类动物中发现,可能还有菲律宾;人类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情况只是偶尔发生。
  • 西非埃博拉疫情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影响了西非及其以外的多个国家。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有28616例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共11310例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

  • 它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皮肤或体液传播给人类,如猴子、黑猩猩或果蝠。
  • 通过直接接触血液和分泌物,通过接触衣物上残留的血液和分泌物,以及用于治疗埃博拉感染患者的针头和/或注射器或其他医疗用品,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埃博拉病毒的复制

  • 进入是通过病毒通过GP糖蛋白附着到宿主受体上,如DC-SIGN和DC-SIGNR。
  • 病毒粒子通过巨胞吞作用或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
  • GP1与宿主NPC1相互作用,促进病毒膜与囊泡膜的融合。
  • 然后核糖核衣壳被释放到细胞质中。
  • 序列转录,病毒mrna帽和多聚腺苷化的聚合酶在细胞质。
  • VP30是病毒基因组转录的重要转录激活因子,而VP24是这一过程的抑制因子。
埃博拉病毒的复制
来源:病毒区,2014年
  • 复制大概是通过将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复合物与被封装的(-)RNA基因组的前导序列结合开始的。
  • 反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同时被包裹。
  • 核糖核衣壳与基质蛋白VP40相互作用,并从质膜通过宿主ESCRT(运输所需的内体分拣复合物)复合物萌发,释放病毒粒子。

埃博拉病毒的发病机制

埃博拉病毒的发病机制
来源:《机器人太空大脑》,2014年
  • 埃博拉病毒通过基本的进入路径进入宿主。它可以通过粘膜,破损的皮肤,或通过亲代传播进入。它能够结合几乎每个人类细胞的细胞膜。
  • 细胞的进入是由一种糖蛋白控制的,它负责将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
  • 病毒激发的特定细胞因子是促使自然炎症反应的蛋白质。
  •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如此剧烈,以至于它开始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
  • 通过解除对细胞因子的控制,病毒能够在宿主体内迅速传播。
  • 埃博拉病毒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能力,当细胞被感染时,蛋白质会激活反应。
  • VP35是埃博拉病毒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能够抑制一种特定INFs蛋白的合成。
  • 病毒破坏INF反应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蛋白质VP24的产生。
  • 病毒能够抵御人体抗病毒反应的第三种方法是通过糖蛋白抑制系瑟素的表达。
  • 当病毒扩散到全身时,它的目标之一就是肝细胞。
  • 埃博拉病毒能够诱导肝细胞坏死,导致多种结果。
  • 当病毒杀死肝细胞时,肝脏不能合成足够的凝固蛋白,导致出血。
  • 坏死不仅关闭了出血的蛋白质也关闭了肝脏功能,使肝脏对受感染的人毫无用处。
  • 其他遭受病毒类似攻击的器官包括脾脏、胸腺和淋巴结。
  • 与肝脏相似,这些器官因感染而出现淋巴衰竭和坏死。
  • 埃博拉病毒的总体发病机制和病理包括:
    • 细胞侵入和组织损伤
    • 胃肠功能障碍
    • 系统性炎症反应
    • 凝固缺陷
    • 适应性免疫障碍

埃博拉病毒的临床表现

  • 在早期阶段,病人感觉像患了其他疾病。
埃博拉病毒的临床表现
来源:英国广播公司
  • 潜伏期为2至21天,症状通常包括:
    • 高烧
    • 头疼
    • 关节和肌肉疼痛
    • 喉咙痛
    • 弱点
    • 胃疼
    • 缺乏兴趣
  • 埃博拉症状的进展包括腹泻、呕吐、胃痛、打嗝、皮疹,以及许多患者体内和体外出血。
  • 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低白细胞计数、低血小板计数和肝酶升高。
  • 其他并发症包括严重出血,多器官衰竭,休克。

埃博拉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 样本:血液或体液、精液、口腔拭子
  • 抗体出现在病程后期或康复后(IgM和IgG),用ELISA检测。
  • ELISA可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原,为人类样本的快速筛查提供了一种方法。
  • RT-PCR也用于临床标本。
  • 病毒分离物可在Vero和MA-104猴细胞系等细胞系中培养。

埃博拉病毒的治疗

  • 没有被证实的治疗方法和被批准的疫苗。
  • 疾病进展期间的二次治疗包括:
  • 提供静脉输液(IV)和平衡电解质(身体盐)。
  • 维持氧气和血压。
  • 治疗其他感染。

预防和控制埃博拉病毒

  • 避免举行需要处理埃博拉患者遗体的葬礼或葬礼仪式。
  • 避免接触蝙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避免接触这些动物的血液、液体和生肉。
  • 可能接触到埃博拉患者的医护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和消毒措施。
  • 对患者进行早期检测和隔离,并对护理人员(口罩、长袍、护目镜和手套)进行隔离保护,对于防止其他人感染非常重要。
预防和控制埃博拉病毒
来源:健康丰盛的

对“埃博拉病毒概述”的两种思考

留下你的评论

这个网站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邮件。了解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