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概述

狂犬病毒的结构

  • 病毒为75 × 180纳米的棒状包膜颗粒。
  • 成熟的病毒粒子要么呈一个圆而扁平的末端的子弹状粒子,要么呈杆状粒子。
  • 颗粒被膜质脂膜包围。
  • 颗粒在csl中的浮力密度约为1.19 g/cm3。
  • 病毒粒子外表面覆盖有10纳米长的突出尖刺。
  • 尖刺由病毒糖蛋白的三聚体组成。
  • 在包膜内是一个核糖核衣壳,它包含单链,负意义RNA基因组(12 kb;分子量4.6 *10ˆ6)。
  • 基因组编码5种蛋白质,分别是糖蛋白(G)、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和大聚合酶蛋白(L)。
狂犬病毒的结构
来源:戴维森学院

狂犬病毒基因组

  • 狂犬病毒基因组大约由12000个核苷酸组成。
  • 它是单链RNA,线性,非分段,负意义。
狂犬病毒基因组
来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基因组RNA编码五种不同的病毒蛋白质: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和大聚合酶蛋白(L)。
  • 病毒核糖核蛋白(RNP)核心由N蛋白包裹的病毒RNA组成,与P蛋白和L蛋白相结合。
  • 其他的病毒蛋白M和G分别参与病毒粒子的结构和细胞受体的附着。
  • 基因间区(G-L)大约有450个核苷酸长度,似乎不编码任何多肽。

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

  • 人的狂犬病感染通常是由受感染动物的咬伤而获得的。
  • 家犬(犬属后裔)是最重要的病媒,尽管蝙蝠狂犬病继续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造成人类感染。
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
来源:谁
  • 虽然在犬类和陆地野生动物群体中开展了广泛的疫苗接种运动,降低了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但该病毒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流行,其中大多数(99%)的人类死亡发生在非洲和亚洲。
  •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估计,每年有5.5万人在人感染狂犬病病毒后死亡,尽管这可能大大低估了这一数字。

狂犬病毒的传播

  • 被感染的狂犬病动物咬伤
  • 唾液与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
  • 角膜移植手术

狂犬病毒的复制

狂犬病毒的复制
来源:NPTEL
  • 感染通过被感染的狂犬病动物的咬伤传播。
  • G蛋白与周围神经系统乙酰胆碱受体的显著相互作用提供了病毒附着的证据。
  • 然后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内吞作用机制介导进入。
  • 在核内体内,pH降低导致G蛋白构象改变,促使病毒膜与核内体膜融合,释放病毒核衣壳。
  • 单链RNA基因组被病毒相关RNA聚合酶转录成正义感mRNA。
  • 单顺反子mrna编码五个病毒粒子蛋白:核衣壳(N),聚合酶蛋白(L, P),基质(M)和糖蛋白(G)。
  • 虽然G蛋白的合成始于游离核糖体,但合成和糖基化(糖蛋白的加工)的完成发生在内质网(ER)和高尔基体中。
  • 基因组RNP是互补正义RNA的模板,负义RNA负责生成后代RNA。
  • 在组装过程中,N-P-L复合物封装负链基因组RNA形成RNP核,M蛋白在RNP周围形成一个囊或基质。
  • RNP-M复合物迁移到含有糖蛋白插入物的质膜区域,m蛋白开始卷曲。
  • M-RNP复合物与糖蛋白结合,完整的病毒从质膜中发芽。
  • 病毒基质蛋白在包膜的内侧形成一层,而病毒糖蛋白在外层形成尖刺。

狂犬病毒的发病机制

  • 通过咬入接种传染性唾液后,病毒可在肌肉组织中持续存在并复制,然后通过神经肌肉接点进入周围神经组织。
  • 神经tropsim是只存在于神经元的病毒复制的主要特征。
  • G蛋白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相互作用为病毒粘附提供了证据。
  • 进入周围神经后,病毒在轴突内通过轴突逆行流动向心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

狂犬病毒的发病机制

  • 潜伏期取决于被咬部位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距离。
  • 除此之外,它还取决于宿主的年龄、宿主的免疫状态、所涉及的病毒株和接种量。
  •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病毒在灰质中增殖,并在雪旺细胞的神经内膜中扩散。
  • 病毒在细胞间连接处的移动可能会促进病毒的传播。
  • 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它通过传出神经元传播到组织和器官。

狂犬病病毒的临床表现

  • 这种疾病是一种急性、暴发性、致命的脑炎。
  • 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通常为1 - 3个月,但也可能短至1周或一年以上。
  • 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短暂的前驱期,急性神经期和昏迷。

狂犬病病毒的临床表现

  • 前驱症状持续2-10天,可能出现以下任何非特异性症状:不适、厌食、头痛、畏光、恶心和呕吐、喉咙痛和发烧。
  • 在持续2-7天的急性神经期,患者表现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迹象,如紧张、恐惧、幻觉和怪异行为。
  • 除此之外,一般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包括流泪,瞳孔扩张,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加。
  • 许多病人都有恐水症(怕水)或恐风症(怕风)的症状。
  • 吞咽的动作会引起咽喉肌肉疼痛的痉挛。
  • 神经期之后是惊厥发作或昏迷和死亡。
  •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肺停止。
  • 这种疾病的病程较慢,有些患者能存活30天。
  • 然而,恢复和存活是极其罕见的。

狂犬病毒诊断

标本:唾液,角膜活检,脑组织,颈部皮肤活检

组织病理学

  • 用Seller染色技术检测Negri尸体,该技术包括使用碱性品红和亚甲基蓝。
狂犬病毒诊断
来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内格里小体呈紫红色,分界明显,或多或少呈球形,直径2-10 μm,内部结构独特,嗜酸性基质中有嗜碱性颗粒。

抗原检测

  • 目前,通过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方法,最快速和准确地识别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组织。

抗体检测

  • 抗体在受感染的人或动物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缓慢产生,但在接种细胞源性疫苗后迅速产生。
  • 血清狂犬病抗体可通过免疫荧光或中和试验检测。

病毒分离

  • 将可用的组织接种于哺乳小鼠的脑内。
  • 小鼠感染可导致脑炎和死亡。
  • 接种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是否有内格里氏体和狂犬病抗原。
  • 然而,病毒分离时间太长,对决定是否接种疫苗没有帮助。

分子的方法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试验可用于从固定或不固定的脑组织或唾液中扩增狂犬病毒基因组的部分。
  • 利用核酸序列扩增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可对感染病毒株进行鉴定。

狂犬病毒的治疗

  • 在临床应用中没有成功的治疗方法。

狂犬病毒的管理、预防和控制

  • 这包括接触前和接触后的预防。
  • 接触前预防是给有危险的个人,包括兽医,动物处理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
  • 人二倍体细胞系疫苗(HDCV)每隔4周注射两次。

狂犬病毒的管理、预防和控制

  • 暴露后预防措施包括
  • 对动物进行10天的症状检查,然后宰杀。
  • 用肥皂、水和季铵化合物进行外科清理和清洗伤口的伤口管理。
  • 被动免疫:从免疫者身上采集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伤口部位浸润或暴露于狂犬病后尽快肌注。
  • 现代组织培养疫苗的主动免疫包括一系列的四剂,所有的三角肌区域肌肉注射,每1毫升,为期2周(第0、3、7和14天)。
  • 对于免疫抑制患者,建议的暴露后预防措施包括在第0、3、7、14和30天接种五剂疫苗。
  • 对于适当的治疗,强烈建议同时使用主动和被动免疫。

关于“狂犬病毒概述”的10个思考

  1. 谢谢你的分享。我有两点评论:
    1-由于某些原因,我们不能接受脑活检。我们对颈部皮肤进行实时PCR
    2-世博会后的疫苗接种,有萨格勒布协议:
    2 j0 - 1 j7 - 1 j21

    回复
  2. 谢谢你的分享。我有两点评论:
    1-我们还通过实时PCR对皮肤活检进行分子诊断。有时很难做脑活组织检查。
    2-关于博览会后的疫苗接种,有萨格勒布协议:
    2发J0 - 1发J7和1发J21。

    回复

留下你的评论

这个网站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邮件。了解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