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EBV)或人类疱疹病毒4-概述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或人类疱疹病毒4 (HHV-4),是八种已知的γ疱疹病毒家族的人类疱疹病毒之一,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主要病原体。

它最初是在从非洲伯基特淋巴瘤分离的细胞中发现的,也与鼻咽癌(NPC)、胃癌(GC)、霍奇金综合征等有关t细胞淋巴瘤和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

eb病毒的结构

eb病毒的结构
eb病毒的结构
  • EBV的结构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
  • 它由一个双链DNA和一个二十面体蛋白质衣壳组成,包含162个衣壳。
  • 蛋白质被膜存在于衣壳和包膜之间,包膜内嵌有糖蛋白,这些糖蛋白在细胞向性、宿主范围和细胞识别中起作用。
  • 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约为120至180毫米。
  • 目前有两种公认的EBV亚型;类型1和类型2,也分别称为类型A和类型B。
  • 这些亚型在EBV核抗原位点(EBNA)上彼此不同。

基因组结构eb病毒(EBV)

eb病毒(EBV)基因组结构研究
图:eb病毒(EBV)基因组结构。图片来源:snjezana Židovec Lepej等。2020
  • EBV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由一个线性双链DNA组成,大约172 Kbp基因组大小,编码超过85个基因。
  • 基因组由独特的DNA片段串联重复组成,其数量在不同的EBV分离株之间有所不同。
  • 大多数由病毒编码的蛋白质参与病毒代谢、复制周期和构建结构室,如核衣壳、被膜蛋白和包膜。
  • EBV基因组还包括几个潜伏基因,在溶解阶段保持未翻译和几个RNA基因,在潜伏期表达。
  • 在潜伏期期间,EBV DNA通常在感染细胞内以多个环状片段的形式持续存在。然而,它也可以与染色体DNA整合,并以整合DNA的形式存在。

流行病学eb病毒(EBV)

  • 嗜淋巴病毒EBV是一种在广泛人群中广泛流行的病毒。
  • 据估计,世界上90%以上的人口都是阳性。
  • 原发感染通常无症状,发生在儿童时期。据观察,该病毒的发生受卫生和环境卫生差、过度拥挤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 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发达国家,观察到EBV血清转换在2至4岁的儿童和14至18岁的儿童中最高,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 然而,在卫生条件差的发展中国家,该病通常发生在儿童早期,几乎所有儿童在6岁时血清检测呈阳性。

传输eb病毒(EBV)

  • 口服途径是EBV病毒通过含有受感染细胞的唾液传播的主要途径。
  • 接吻、共用牙刷、餐具等个人物品、共用食物和饮料等活动也有助于病毒传播。
  • 它还可以通过输血和器官移植传播。
  • 尽管血库对感染性病原体进行了大量的筛查,但未经检测的病原体(如HEV、CMV和EBV)的传播风险仍然令人担忧。
  • 子宫颈和精液中感染细胞的存在也提示通过性途径传播。

复制eb病毒(EBV)

1.附件/吸附

病毒通过任何一种传播途径进入后,B细胞和上皮细胞就成为病毒的宿主细胞。病毒通过受体与病毒糖蛋白相互作用,通过CD21和整合素蛋白等受体附着在宿主细胞上。

2.渗透

EBV病毒通过融合过程渗透到宿主细胞中。病毒蛋白gp42与B细胞的HLA II类分子相互作用,而EBV gH/gL包膜蛋白与上皮细胞的αvβ6/8整合素相互作用,诱导与宿主细胞融合并允许病毒颗粒进入。

3.脱壳

通过宿主溶酶体酶的作用,衣壳与病毒基因组分离,病毒DNA被释放到进入细胞核的细胞质中。

4.生物合成

EBV的线性dsDNA转化为环状DNA,并通过滚圈机制进行复制。在病毒潜伏期期间,潜伏基因被转录,环状DNA在进入裂解阶段之前可以持续数十年。在裂解阶段,中-早期、早期和晚期mRNA被合成,它们离开细胞核并被翻译成游离核糖体或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的蛋白质。

5.组装

衣壳蛋白进入细胞核,与病毒基因组一起形成核衣壳,并以单一的膜包膜从核膜上发芽。

6.成熟

病毒的成熟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并被释放回细胞质。

7.释放

病毒通过裂解宿主细胞膜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发病机理eb病毒(EBV)

EBV的发病可分为三个阶段:

1.原发感染和溶菌复制

  • 原发感染通常始于扁桃体区,病毒主要影响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EBV通过病毒gp350与B细胞上的CD21受体结合,随后病毒gp42与B细胞的HLA II类分子相互作用,诱导与宿主膜融合。
  • 在上皮细胞中,EBV BMRF-2蛋白与β1整合素相互作用,随后EBV gH/gL包膜蛋白与αvβ6/8整合素相互作用,开始融合。
  • 病毒复制、转录和翻译产生一系列基因产物,其中早期产物参与许多功能,包括复制、代谢和抑制抗原加工,而晚期基因产物参与结构蛋白的产生和参与免疫逃避的产物。
  • 被感染的B细胞被触发分化为记忆B细胞并释放到外周循环中,导致血液中病毒水平高。虽然在原发感染症状出现后,受感染的B细胞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但它们永远不会完全消除。
eb病毒的发病机制
图:eb病毒感染。

2.延迟

  • EBV基因组大多以片段或整合DNA的形式存在于B细胞中,也可能存在于上皮细胞中。
  • 在潜伏期,通过宿主DNA聚合酶进行复制,并表达有限的EBNA (EBV核抗原)和LMP(潜伏膜蛋白)。
  • 延迟阶段以三个不同的延迟程序出现。
  • 通过转录,潜伏的EBV基因可以在记忆细胞中繁殖,诱导B细胞分化,激活naïve B细胞,甚至限制所有基因的表达。
  • 在I型潜伏期中,如伯基特淋巴瘤中观察到的,只有EBNA1表达。CD8 T细胞是针对特定的EBV抗原产生的,而不是针对EBNA1,这有助于它们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
  • 在II型潜伏期,EBNA1和LMP1/2A在鼻咽癌和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
  • 所有潜伏基因产物都是在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期间观察到的III型潜伏期间产生的,其中受感染的B细胞变得永生化,并产生大量针对它的各种抗体。

3.重新激活

  • 病毒重新激活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据观察,慢性心理压力和宿主免疫系统减弱是导致病毒重新激活的原因。
  • 潜伏感染的细胞进一步感染新的B细胞和帮助病毒脱落和传播的上皮细胞。
  • 然而,在任何给定时间内处于溶解期或潜伏期的ebv感染细胞的比例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eb病毒(EBV)

许多人在童年早期感染了eb病毒。然而,他们可能是无症状的或有类似于其他常见儿童疾病的广泛性症状。

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感染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EBV的症状包括:

  • 发热
  • 乏力
  • 咽喉发炎
  • 颈部淋巴结肿大
  • 脾脏肿大
  • 肝脏肿胀
  • 皮疹

EBV的并发症包括: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 颈部淋巴结病伴淋巴细胞增多
  • 腭出血点
  • 肝炎
  • 脾破裂
  • Erythroblastopenia
  • 血小板减少症
  • 神经系统疾病(脑膜脑炎,Guillain-Barré综合征,贝尔氏麻痹)

EBV的晚期并发症还包括:

  • 淋巴组织肿瘤
  • 多发性硬化症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慢性活动性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诊断eb病毒(EBV)

非特异性测试

外周血涂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中可见非典型淋巴细胞。这些细胞,也被称为唐尼细胞,是作为对ebv感染的B细胞的反应而产生的活化CD8 T细胞。

异亲抗体试验

它被认为是ebv相关IM的最佳初始诊断测试。约85%的ebv相关IM患者的检测结果为阳性。然而,由于抗体滴度较低,25%的患者在出现症状的第一周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肝功能检查

约80%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在感染早期出现肝功能异常,酶水平特别是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

具体的测试

ebv特异性抗体测试

EBV病毒衣壳抗原(VCA) IgG和IgM抗体测试用于疾病急性期的诊断。

EBNA抗体测试也有助于区分急性和过去感染。

VCA和EBNA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成本较高,耗时较长。

病毒检测和定量

EBV编码RNA转录本(EBERs)被认为是检测组织中EBV的金标准。

这种病毒也可以通过PCR等分子方法检测和量化。

治疗eb病毒(EBV)

  • 目前还没有针对EBV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方法。然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处理可以通过使用退烧药和镇痛药来减轻急性期的发烧和疼痛。
  • 口服补液和营养饮食对发热患者尤其重要。
  • 适当的卧床休息,使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和valacyclovir也可以用于治疗感染。

预防与控制eb病毒(EBV)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的预防是相当困难的。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EBV感染的疫苗。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 避免与EBV感染者进行亲吻、分享食物、饮料、牙刷、餐具等个人物品等活动
  • 避免共用可能含有婴儿口水和唾液的玩具
  • 洗手和保持适当的个人卫生有助于减少病毒的传播
  • 在血库中对血液进行适当的病毒筛查和检测也可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Odumade, O. A., Hogquist, K. A. & Balfour, H. H.(2011)。了解和管理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进展和问题临床微生物学评论,24(1), 193 - 209。https://doi.org/10.1128/cmr.00044-10
  2. 富格尔,A. &安徒生,C. L.(2019)。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及其与疾病的关联——与全科实践相关的回顾。BMC家庭实践,20(1)。https://doi.org/10.1186/s12875-019-0954-3
  3. Apurba Sankar Sastry, Sandhya Bhat K.(2019)。医学微生物学要领。杰佩兄弟医疗出版社。
  4. 冈野,M., Thiele, G. M., Davis, J. R., Grierson, H. L. & Purtilo, D. T.(1988)。eb病毒与人类疾病:诊断的最新进展。临床微生物学评论,1(3),300-312。https://doi.org/10.1128/cmr.1.3.300
  5. 斯马蒂,M. K.,萨德克,D. W.,阿里,N. H.,平图斯,G.,阿布-萨利赫,H.,和纳斯鲁拉,G.(2018)。健康人群中Epstein-Barr病毒流行病学、血清学和LMP-1癌基因的遗传变异:最新进展肿瘤学前沿,8。https://doi.org/10.3389/fonc.2018.00211
  6. 索利-劳森,D. A.,霍金斯,J. B.,特雷西,S. I., &夏皮罗,M.(2013)。eb病毒持续感染的发病机制。病毒学最新观点,3(3),227-232。https://doi.org/10.1016/j.coviro.2013.04.005
  7. Frappier, L.(2021)。eb病毒:当前问题和挑战。肿瘤病毒研究,12,200218。https://doi.org/10.1016/j.tvr.2021.200218
  8. 巴尔(EPV)。(2019)。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ttps://www.cdc.gov/epstein-barr/index.html
  9. 杨丽珊,阿兰德,J. R.穆雷,P. G.(2007)。EBV基因表达和调控(A. Arvin, G. Campadelli-Fiume, E. Mocarski, P. S. Moore, B. Roizman, R. Whitley, & K. Yamanishi, Eds.)。PubMed;剑桥大学出版社。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7431/#:~:text=The%20EBV%20genome%20is%20composed
  10. 斯马蒂,M. K.,萨德克,D. W.,阿里,N. H.,平图斯,G.,阿布-萨利赫,H.,和纳斯鲁拉,G.(2018)。健康人群中Epstein-Barr病毒流行病学、血清学和LMP-1癌基因的遗传变异:最新进展肿瘤学前沿,8。https://doi.org/10.3389/fonc.2018.00211
  11. 科尔,j.r.(2019)。eb病毒(EBV)再激活和治疗抑制剂。临床病理杂志,72(10),651-658。https://doi.org/10.1136/jclinpath-2019-205822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或人类疱疹病毒4-概述

留下评论

这个网站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邮件。了解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